随着11月9日开机日期的临近,院线电影《花谢花又开》的主要演员正陆续抵达武汉蔡甸剧组驻地——神怡山庄,全面进入最后的排练与筹备阶段。导演熙道对青年演员的表演质量提出极高要求,亲自开设“表演工作坊”,从台词、形体到情绪表达进行系统指导,力求以精准细腻的表演呈现影片“温暖现实主义”的核心风格。

表演工作坊:熙道导演的“开学第一课”
在剧组下榻的酒店会议室里,熙道坐在演员对面,耐心分析剧本中一段夫妻对话的潜台词。“注意,此刻你说的‘我没事’其实是‘我有事’,但这种情绪不能直接演出来,要藏在眼神的闪烁和片刻的停顿里。”
一位青年演员在排练后感慨:“熙导就像一位‘表演中医’,能精准号出表演的‘脉’。他不仅告诉我们哪里不对,更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对,以及如何找到正确的状态。”
剧组工作人员透露,熙道为主要演员准备了详尽的“角色档案”,包含人物小传、情感发展线和关键场景的表演要求。这种对表演的精细化要求,体现了导演对“温暖现实主义”风格的理解——真实感源于细节的精准,而非情绪的泛滥。
青年演员:从“演情绪”到“演人物”
在片中饰演重要配角的青年演员表示:“这次排练完全颠覆了我对表演的认知。熙导不断强调要‘收起演技’,不要‘演’给观众看,而是要‘成为’那个人物,让观众透过屏幕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
另一位女主演的扮演者分享了一个细节:“有一场需要表现克制悲伤的戏,我尝试了多种方式都不理想。熙导没有直接说戏,而是讲了一个关于‘失去’的真实故事。当我真正理解了那种克制的情感从何而来,表演自然而然就到位了。”
这种从内在体验到外在表现的创作方法,正是熙道导演一贯坚持的表演理念。在他看来最高级的表演是“成为”而非“扮演”,是让观众忘记演员的存在,只看到活生生的人物。
表演理念:温暖现实主义的表演维度
熙道在排练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温暖现实主义要求表演必须摒弃夸张和造作,追求一种‘生活化的精准’。演员需要理解,真实生活中的人往往努力掩饰情绪,而不是肆意宣泄。”
熙道解释这种表演理念要求演员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情绪表达的克制性与层次感;二是肢体语言的日常化与准确性;三是台词处理的生活化与感染力。为此,剧组邀请了表演指导专家,针对主要演员进行一对一训练,从发声方法到肢体控制进行全方位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演员都被要求提前体验生活,主要演员更是在蔡甸当地居住了一段时间,观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学习当地方言特点,只为让人物更具真实感。
剧组氛围:严谨严厉与温暖并存
尽管对表演要求极为严格,但剧组氛围却充满温暖。熙道在严格把关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保护演员的创作心态,经常与演员个别交流,帮助他们理解角色、建立自信。
剧组演员说:“熙导在艺术上是个完美主义者,但在工作中很注重方法。他会为每个演员找到最适合的指导方式,有些人需要直接点拨,有些人则需要启发引导。”
这种严谨而温暖的创作氛围,也让演员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创作。正如一位演员所说:“这是一个既能让你成长,又能让你安心创作的剧组。导演的严格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的苛求。”
据悉,出演电影《花谢花又开》的老戏骨共四位,他们都是影视界德高望重的表演艺术家,都在不同领域获得了大奖。随着开机日期的临近,《花谢花又开》的排练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熙道表示,蔡甸的各种生态和文化氛围非常好,必须让每个镜头都能达到最佳唯美影视艺术效果。媒体界资深人士透露,这部全程在武汉蔡甸取景的温暖现实主义力作,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通讯员皮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