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湖北省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黄石市成长课堂优秀研究案例展示与交流活动,在阳新县第三中学举行。
活动中,阳新县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黄什秀展示了“孝育启智・课改赋能”的育人实践案例,针对“十类学生占比17%、优质生源不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实校情,该校以“3060课程改革”为统揽,以“216孝道教育”为德育根基,构建了“德育养性、课改启智”的协同体系。这一做法获得了与会嘉宾的肯定与称赞。
引入“3060课程改革”是阳新县第三中学推进教育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改革旨在破解传统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系统构建新型课堂体系。
在阳新县第三中学2024年暑期教师师德师风及能力提升集训会上,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马兰萍解读了“3060课程改革”方案。该方案通过“五步达标法”,大力开展“孝道教育”,实行“反省教育”,推崇“3060经典诵读”——即30天背诵60篇《论语》和《道德经》的精华篇章,同时推荐科学使用“神奇百宝箱(错题本)”。

课堂教学
什么是“3060课程改革”?该校教科室主任黄什秀解释道,其核心是构建以“问题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神奇百宝箱》”为三大抓手的课堂模式,致力于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载体,严格遵循“自学目标、自学提纲、自学检测、自学拓展”四大模块设计,力求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其中,自学提纲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读懂教材;自学检测题聚焦教材基础知识,难度与课本例题匹配,确保全体学生能完成;自学拓展题则体现分层,适配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贯彻“优中差搭配”原则组建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在课上以“同桌对学”(优生帮基础弱生)为主,课后通过小组群交流未解决问题,实现“非精细化但实质化的基础互助”;教师通过随机抽查小组学习情况,确保组员基本参与。在过程中尊重学生表达差异,不强迫基础弱生当众发言,允许其先通过“同桌对学”小声交流,再逐步尝试小组分享,用“尊重式互助”替代“任务式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黄什秀称,这种通过尊重学生认知差异的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校长余小芳表示,阳新县第三中学从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到评价反馈,持续探索“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沃土”的路径。

课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3060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其对课堂效率的优化作用持续显现,学生学科基础日益扎实,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在2025年举行的县域联考和中考中,阳新县第三中学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位居前列,重点高中录取率也较2024年有了明显提升。
该校党总支书记肖龙飞表示,学校将把“3060课程改革”模式与学校之前推行的国学教育、分层教学相结合,通过内外合力,共同形成阳新县第三中学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柯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