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近年来,荆州市城管执法委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以“口袋公园”“绿地共享”“城市绿道、碧道、步道连通”“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等为小切口,以高颜值推动主城更新,实现了精细化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双向奔赴”。
打造“巧园绿网” 共建绿色家园
荆州市致力于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幸福”,通过深耕城市园林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2022年至2023年间,中心城区利用城市腾退空间和街道边角废地,共修建了142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150万平方米,实现了市民“推窗见绿,开门即景”的美好愿景。2023年,19个口袋公园荣膺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园”称号,数量位居全省市州之首;2024年,中心城区再添7处口袋公园。这些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将党建、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元素融入其中,搭建起传递荆楚文化和情感的文化阵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绿色遗产,荆州市确定了首批12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并建立了37株古树名木的信息档案,设立了保护标牌,确保每棵树都有详细的记录。
在老城区,通过拆违还绿、破硬建绿、见空补绿、立体挂绿等措施,涌现出了388家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此外,荆州市中心城区开放了47个公园和56个绿地片区,总面积约77万平方米,全市已建成35条、总长达168公里的城市碧道和绿道,形成了水绿相依、步道相连的城市绿肺,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休闲场所缺乏、绿色空间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荆州市还启动了“一路一花”项目,种植了多种开花乔木、灌木及多年生花卉植物,更新了道路边缘、花坛和透视栏杆,打造出四季各异、色彩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积极采用“公园+”和“+公园”模式,注入新业态,强化绿地的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文化科普和公共服务功能。通过举办露营节、市民花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荆州市首创了“落叶缓扫”模式,保留了秋天银杏落叶的美景,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魅力。
零距离贴民心 “共同缔造”美好
荆州市坚持把“政府要干的事”转变为“群众主动参与的事”,不断扩大民意“朋友圈”;通过多方联动,调动全市建绿、植绿、护绿的积极性,奏响了共建“协奏曲”;特别是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确保口袋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市民的需求,荆州市先后组织召开了41次市民见面会,就“建哪里”“如何建”等问题与市民进行了深度互动。征集了4000多名热心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市民点菜,群众下单,我们接单”。在建设过程中,配置了健身器材、亭廊座椅、景观照明、环卫及无障碍设施等多种服务设施,提供了露营地、野餐点、直饮水、衣帽架、垃圾收集点、安全监控等便利设施。此外,还定期举办草坪露营、音乐晚会、放风筝等活动,打造了婚纱摄影打卡点等特色景点,打造了“公园20分钟效应”,让市民在短时间内就能享受到绿色空间带来的乐趣。
荆州市按照“策投规建营”的闭环理念,加快“大财政体系”建设,旨在唤醒沉睡的园林资产和城市资源,让资产“活起来”。具体措施包括落实“三包”责任制,社区、单位和专业管养部门各司其职,确保长效管理;鼓励市民自愿参与,通过认养、认管、轮值等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口袋公园的管理和养护,既为公园提供细致的养护,又满足了市民的“私家园林”梦想。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荆州市带动居民积极参与“最美街区”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实现了单位、小区和城市绿化整体性推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形成了“人景城”一体的城市风貌。
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以人为本”
为解决城区车位少、停车难的问题,荆州市聚焦群众需求,坚持链式思维,将各方需求要素“打包”谋划,统筹布局,数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15项民生实事项目,小切口,大民生,小节点,大集合,久久为功,从规划设计、科学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立足市民需求,整合地上地下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合理施划便民停车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广挖建设潜力。
近3年来,荆州市中心城区新增便民停车泊位共计3.28万个。积极探索出台“错时停车”方案,倡导“潮汐车位”共享,中心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8000余个停车泊位落实节假日常态化开放。
同时,荆州市会同城发集团,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实时车位数据为基础,接入“城市大脑”,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目前,近30个公共停车场已实现半无人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荆州停车APP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0万人,智慧停车平台已接入停车泊位13.1万个,用户可享受无感支付、扫码支付、远程监控、停车诱导、反向寻车等云服务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停车体验。
精心精管善治 保证 “安全运行”
为提升城市温度,荆州市整合资源,打造了10处有品位、有文化、有烟火气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充分利用城管岗亭、公园管理间、社区盒子、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场地资源,建设了集休息、无人售卖、阅读、放松、应急为一体的“链式服务驿站”,让广大市民、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群体“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歇脚”,体现了荆州城市的温暖关怀。
2024年,荆州市中心城区已新建、改扩建公厕6座,新建智慧城市驿站3座,其中包括1座5G智慧碳中和公厕。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坚持“室外环境、室内标准”,提高环卫作业频次,开展了“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百日攻坚行动,使路见本色,设施见本色,花草见本色,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荆州市全力攻坚生活源治理,完成了全市5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35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建设,全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自然村占比从30%提升到40%以上。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含水泥协同窑),日焚烧处理能力达到5150吨/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害化、零填埋”生活垃圾处理目标。
荆州市紧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建设了“城市客厅”和“城市驿站”,试点了“城市管家”,推广了“城市家具”,狠抓市政道路、桥梁、窨井盖、路灯的安全隐患排查,以高品质推动短板提升。持续开展“窨井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市民热线全线贯通,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接受、派遣、办理群众反馈的市政安全事项,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今年已完成窨井盖更新整治5512个,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针对部分背街小巷“有路无灯”的问题,荆州市持续跟踪背街小巷路灯情况,建管并重,在市域范围内新增背街小巷路灯4389个,解决了“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市民投诉问题,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主动贴心服务 打造“有序宜居”
荆州市城管执法委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城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荆州市城管执法委积极践行70%服务、30%管理、10%执法的“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反馈机制,真正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市民家门口;坚持为民管城,与民共管,扎实推进“城管进社区”“马路办公”活动,组建两支“女子执法服务中队”,在中心城区每个社区下沉至少2名队员基础上;携手“志愿者服务队”的社会力量,让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共建共管共治,共同缔造,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荆州市城管执法委坚持控违拆违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坚决遏制违建增量,逐步消除违建存量。去年以来,中心城区完成拆违面积67.7万平方米,统筹拆违还路、拆违治乱、拆违建绿、拆违添景等工作,做到拆除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
荆州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围绕服务民生显“温度”,围绕精细管理谋“深度”,围绕城市颜值求“靓度”,围绕补齐短板加“力度”。在“美”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精”字上见实效,真正做到“学明白”“想清楚”“干到位”“当尖兵”,翻篇归零加油“干”,敢作善为提速“干”,脚踏实地务实“干”,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走好精细化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双向奔赴”之路,不断满足市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荆州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荆州市城管执法委 通讯员王薇)